普通农户日复一日在田间劳作,只希望风调雨顺、收成好,能多挣些辛苦钱。但有些人却打着“技术”的旗号,披着“专家”的外衣,表面热心助农,实则设下圈套,只为掏空农民的口袋。
8月11日,权威媒体重磅发声:短视频平台上那些红极一时的“农业达人”,很多都是假冒伪劣的“演员专家”!
一个幕后公司操控着上千个账号,发布内容高度雷同,目的只有一个——推销自家的农业物资。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为何连农业科普都成了剧本?农民为何总是成为被欺骗的对象?
近期,不少农民朋友反映,一些自诩“农技达人”的网络主播存在严重问题——他们传授的种植技巧根本无效,推荐的肥料更是质量堪忧。
他们统一身着白大褂,鼻梁上架着金丝眼镜,身后整齐摆放着贴有标签的农药瓶,看起来俨然一位农业科研人员。
有人自称是乡镇农技站的老员工,有人号称是中国农大毕业的返乡青年,还有人表示自己种了几十亩地,对肥料好坏了如指掌。
有记者暗访发现,这些人中真正种过地的寥寥无几,大多是文化公司临时招聘的演员,经过几个月的“速成培训”就上岗了。
更令人无语的是,所谓的“培训”根本没有任何农业技术内容,全是“如何在镜头前表现得沉稳”“怎样说话更像专家”这类表演技巧。
有位“专家”演员曾私下透露,他连小麦和韭菜都分不清,却在视频中大谈“小麦锈病防治方法”。
比如“用味精兑水浇菜长得又快又嫩”,演示“啤酒擦叶片让绿萝快速生长”,甚至宣称“白醋稀释后喷菜叶,虫子立刻逃光光”。
这些方法听起来简单易行,材料随手可得,还不用花钱买化肥农药,很多农民朋友觉得“挺实用”,便开始关注这些账号。
等积累了一定粉丝后,他们就开始“授课”,定期直播讲解种植知识,比如“黄瓜什么时候搭架最合适”“西红柿结果后如何施肥”。
评论区也总有“热心网友”刷屏:“老师讲得太对了,我家菜就是这么种的”“照您说的做,果然有效”。
紧接着,他们便神秘地透露:“我最近发现了一款‘特效药’,还有‘增产神器’,都是大厂研发的好产品,用了之后产量能翻倍,多赚好几千!”
原来,这些包装精美、宣传得天花乱坠的农资产品,其实出自小作坊,属于典型的“三无产品”。
有记者将几款产品送去检测,发现成本仅几元,却以几十元的价格卖给农民,价格翻了十几倍。
更可怕的是,这些产品连最基本的农药登记证、生产许可证都没有,完全是不合格的伪劣商品。
左边的作物稀稀拉拉、黄叶病叶满地,右边却枝繁叶茂、果实累累,视觉冲击力极强。
一些不良文化传媒公司专门批量注册账号,记者调查发现,仅一个公司就操控了上千个相关账号。
这些账号分工明确,有的负责发布“生活妙招”引流,有的专注直播授课,还有的专门在评论区充当“托儿”。
他们甚至有专业团队研究平台规则,通过各种手段快速提升账号热度。一旦账号因举报过多被限流或封禁,就换号继续行骗。
你以为付款是打给了正规店铺?其实那些店铺全是伪造的,营业执照是P的,注册地址是编的。
他们注册大量空壳公司,表面上在工商系统中“合法合规”,实则根本没有实际办公地点,仅用于收款。
更有甚者,资金流转跨省操作,你在山东下单,钱可能先转到湖北,再转到广东,辗转几次后便难以追踪。
拨打客服电话,要么一直占线,要么接通后态度恶劣,一说产品问题就推脱说是“使用方法不对”,然后直接挂断。
即便想投诉,也无从下手,因为这些产品连基本的生产信息都没有,监管部门都难Kaiyun研究所以追查。
因此,农民朋友们一定要提高警惕,别轻信那些网络上的“农技专家”和“神效产品”。
购买农资产品,一定要去正规门店,查看产品是否具备国家认证的登Kaiyun研究所记证和合格证,别让不法分子有机可乘。
如果觉得这些信息有用,赶紧转发给身边种地的亲友,让大家提高防范意识,远离这些骗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