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瓦那的清晨,总能看到上世纪50年代的老爷车在糖果色的殖民建筑间穿梭,雪茄的焦香混着朗姆酒的甜腻飘满街道。
这个国土面积仅与浙江相当的小国,一边用极低的收入撑起全民免费福利,一边硬扛美国封锁64年。
推开吱呀作响的木门,墙面上的裂痕清晰可见,客厅里的旧沙发还是上世纪80年代的款式。
她的丈夫每天早上5点起床,去3公里外的国营糖厂上班,月薪3000比索,折合人民币刚过200元。
这点钱不够买新家具,却能让全家靠粮票换到基本物资,每人每天80克面包,每月8个鸡蛋,偶尔还能在国营商店排队买上2美金一只的龙虾。
12岁的女儿在社区学校读书,学费、课本费全免,就连午餐都是政府补贴,去年婆婆突发肺炎,去社区诊所住院一周,没花一分钱,医生还上门随访了三次。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数据显示,古巴国民识字率达99%,世界卫生组织则统计,古巴每1000人拥有9位医生,这一比例远超美国的2.6位。
很少有人知道,这些福利不是天上掉的,而是一场革命与数十年坚持换来的结果。
玛丽亚的公公佩德罗今年78岁,说起1959年的革命,浑浊的眼睛里仍有光。
1898年美西战争后,美国低价收购了古巴80%的农田,全种上甘蔗,粮食全靠进口,而进口权牢牢握在美国企业手里。
那时候,一个古巴本地人在美资糖厂打工,每天工作12小时,月薪还不够买10斤大米。
直到1959年1月,卡斯特罗带着82名游击队员,从马埃斯特腊山出发,用农村包围城市的战术推翻了亲美独裁政府。
佩德罗家分到了2亩农田,终于能自己种粮食,政府还把美国人的别墅分给穷人,佩德罗一家就是那时搬进了现在的小楼。
从1960年开始,苏联以高出国际市场6倍的价格收购古巴蔗糖,每年至少买1000万吨,石油则半卖半送,还捐赠了大量医疗设备和农机。
1970年,哈瓦那大学医学院扩招,培养出第一批本土医生,佩德罗的女儿就是其中之一,后来成了社区诊所的医生。
这场革命与外援的结合,不仅撑起了古巴人的民生保障,更让这个小国有了对抗美国的底气。
1961年4月17日,1500名被美国中情局训练的古巴流亡者,乘着美国军舰在猪湾登陆,想推翻卡斯特罗政府。
根据古巴安全部门解密文件,从1960年到2000年,美国中情局策划了638次暗杀,手段荒唐又残忍。
在卡斯特罗常抽的雪茄里装炸弹,在他的潜水服上涂毒药,甚至想让他的情人下毒。
可每次都以失败告终,卡斯特罗后来调侃,如果暗杀次数能申请吉尼斯纪录,我肯定是冠军。
1964年,美国宣布对古巴实施全面经济、贸易和金融封锁,禁止任何国家与古巴做生意。
截至2013年,古巴央行统计显示,封锁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11573.27亿美元。
1964年古巴导弹危机时,它敢让苏联在境内部署核导弹,把世界推向核战边缘,只为逼美国承诺不入侵。
从猪湾的胜利到对抗暗杀,古巴用一次次反击证明,就算国土只有浙江大,也有拒绝成为美国傀儡的底气。
政府不得不推出特殊时期政策,每人每天限购80克面包,每月8个鸡蛋,连肥皂、牙膏都要凭票兑换。
《纽约时报》1993年的报道里,哈瓦那街头排满了换物资的人,有人用一支雪茄换一块肥皂,有人用半瓶朗姆酒换抗生素,以物易物成了那时的常态。
2023年,古巴农业部发布报告,因缺乏化肥、农机和燃料,全国60%的耕地只能靠牛耕,玉米亩产不足200斤,比国际平均水平低一半。
根据2022年古巴卫生部数据,全国有5.8万名医生外派到60多个国家,从巴西的贫民窟到非洲的疫区,都能看到古巴医生的身影。
在巴西的更多医生计划中,古巴医生救治了超过200万贫民Kaiyun中国大陆官方网站窟居民,每年为古巴创收64亿美元。
这些钱,一部分用来进口药品和粮食,一部分投入医疗体系,就算在疫情最严重时,古巴也没停掉免费医疗,还自主研发了5种新冠疫苗。
2022年11月,联合国大会第30次通过决议,要求美国解除对古巴的封锁,185个国家投了赞成票。
如今,老爷车还在喷着黑烟前行,封锁仍未解除,但古巴人的萨尔萨舞从未停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