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八桂大地,甘蔗田是最蓬勃的绿色诗行,微风掠过,空气中弥漫着甜蜜的气息。广西壮族自治区作为我国蔗糖主产区,在当地市场监管部门的大力推动下,食糖产业正经历着一场深刻的变革。
广西壮族自治区市场监管局(以下简称“广西市场监管局”)出台系列政策,实施食糖质量强链行动,助力传统产业现代化转型,推动加工链与价值链“双链”提质,真正实现“一根甘蔗全身甜”。2024/2025年榨季,广西白砂糖一级品率达到100%,较2021/2022年榨季提升2个百分点;国产注射级药用蔗糖在广西研发成功并投产,打破欧美垄断。
“以前耙地浅,甘蔗根系发育不好,产量总是上不去。现在按照‘双高’基地标准深松浅翻,甘蔗长得又高又壮。今年预计又是个丰收年。”来宾市兴宾区凤凰镇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黄安优质糖料蔗基地的蔗农余云开兴奋地说。如今,来宾市13万余公顷甘蔗种植区,超70%已采用深松方式耕作。
广西市场监管局将食糖产业列为质量强链重点,成立工作组,推动制糖质量强链项目入选全国百个质量强链重点项目,通过质量服务“一站式”平台,组织专家深入南宁、来宾、崇左等主要产糖地,调研帮扶54家制糖企业,精准把握质量提升途径,绘制出详细的食糖产业链质量图谱,为企业提供一对一帮扶,解决120余个质量技术难题。
广西凤糖股份有限公司新建的甘蔗植物水生产线曾面临质量提升困境,工作组专家精准指导,帮助优化生产工艺,使其新产品合格率达100%。
针对市场上赤砂糖冒充红糖的乱象,广西市场监管局联合科研机构开展科技攻关,制定真假红糖鉴别检验技术规程,并纳入地方标准。
该局还大力推进标准兴糖工作,截至2025年5月底,已制修订涉糖标准36项,新增检验项目130余项,覆盖100多家糖厂,有效推动食糖监督抽检总体合格率从2022年的98.13%提升至2024年的98.68%。
“以前黄金砂糖关键营养指标检测要送外省进行,不仅耗时久,而且成本高。现在广西质检院(广西壮族自治区产品质量检验研究院)帮我们建立完善检测体系,检测周期从2周缩短到3天,成本降低60%,产品质量更稳定,为开发高附加值产品提供了保障。”广西都安湘桂糖业有限公司质量负责人感慨地说。
为解决企业区外送检难题,广西全力提质扩容建设国家食糖及加工食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新增大型精密贵重仪器与130余项国家认可检验项目,实现重点指标“区内检、检得快、检得准”。同时,建设国家蔗糖产业计量测试中心,新建3项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及3项计量技术规范。2024/2025年榨季,该中心为48家糖厂检定仪器设备2820台件,有力保障食糖检测的准确性、可靠性。
广西开展质量高端认证提升糖企竞争力,帮扶糖企获得香港优质“正”印认证证书40张、绿色食品认证证书32张。糖企获香港高端品质认证后,2024年出口额达980.6万元,较2023年提升101%,产品单价从每吨6400元提升至每吨6600元,总体产值提升18%。
日前,中粮崇左糖业有限公司的“一种注射级蔗糖、制备方法及其用途”发明专利荣获广西专利奖一等奖。该专利是我国第一个注射级蔗糖发明专利,填补了国内生产注射级蔗糖的空白。
“该专利的产品指标达到了国际竞品水平,解决了我国完全依赖从欧美国家进口注射级蔗糖产品的卡脖子问题,为广西糖产业注入创新活力。”广西市场监管局有关负责人难掩喜悦之情。中粮崇左糖业有限公司建成国内首条高端注射糖生产线,有效推动国产注射糖实现产业化,扭转了我国注射Kaiyun官方登录入口糖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面,保障我国生物医药产业链的自主可控,相较于进口产品,供货周期缩短80%,较好地解决了国产注射糖市场供需矛盾,保证了我国药用辅料用糖安全。
广西市场监管系统为制糖企业提供全方位质量提升和知识产权服务,利用先进仪器与检测技术,开展产品质量诊断,挖掘产品功能,提升品质,并且联合广西大学、中粮营养健康研究院、广西药检院等高校、科研机构,组建跨学科攻关团队,支持蔗糖精深加工技术攻关,促进糖业转化升级。目前,广西液体糖、药用糖、注射用糖等深加工产品20多个;蔗渣等副产品综合利用率达100%,衍生出环保餐具、酵母、生物肥等30多个产品。
此外,广西组织团队研制在线锤度仪,对蔗糖生产线上关键测量设备进行比对与在线校准,确保检测参数准确可靠。2024/2025年榨季,完成30批次食糖产品442项检测项目的质量比对,及时发现并指导企业整改质量问题与潜在风险点;开展食糖商品条码符号印制品质量检验,为23个产品进入市场保驾护航。
广西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持续推进食糖产业质量强链行动,提升食糖产业质量水平,为保障国家糖业安全、促进地方经济发展贡献更大力量。广西食糖产业正以高质量发展之姿,续写“甜蜜事业”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