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德班是南非印度人最为集中的地方,而那里的印度人主要是19世纪60年代的印度移民的后代,他们先来到了纳塔尔,然后散布开来。
浪潮是在纳塔尔发生的,由于纳塔尔殖民者试图发展制糖业,但劳动力紧缺的问题一直不能得到有效解决,最终,以契约劳工的身份将印度人引入。
19世纪由于人口大量增加以及美国对糖的消耗持续增长等原因,糖的生产出现供不应求的现象。在流行食糖的欧洲,人口在19世纪上半叶增加了7600万。而在1800年到1900年之间,从9.78亿增长到16.5亿,到1900年,人口数量在一个世纪的时间里翻了将近一番。成千上万的人需要将糖或是其他甜味剂作为他们日常饮食的一部分。
另外,美国对糖的消耗也在稳定持续的增长。北美的人口增长更是惊人,1800年大概有500万,而到了1900年,达到7600万。1837年,美国人消耗了1.61亿磅糖,到了1854年,这一数字增加到了9亿磅。1831年人均食糖消费量为13磅,而30年后,这个数字上升到了30磅。
到1900年,这一数字又翻了一番多,达到人均65磅,在1930年达到峰值110磅。从数据中可以明显看出,仅美国对食糖的需求量就只增未减。而欧洲人同美国人一样,无论他们生活在哪里,都需要他们的甜咖啡,在美洲的广袤地区,在印度、亚洲和非洲的殖民前哨站,他们也坚持在烹饪和烘焙中使用甜味调料。
由此可见,糖的需求缺口依然很大。要为世界上不断增长的人口提供所需的食糖,就需要新的种植体系和新的食糖种植领域。因此甘蔗的种植和糖的生产将扩展到以前未被商业糖业涉足的地区。
由于甜菜的生产成本高于甘蔗,而且甘蔗渣中化学能的利用价值是甜菜不能取代的,最终甘蔗依然是产糖的主要作物。事实上,人们很早就知道煮熟的甜菜汁和糖浆相似,而且在17世纪早期,科学家们已经证实煮熟的甜菜汁可以生产出甜糖浆。
甜菜市场相比较甘蔗市场没有价格优势。1747年,德国科学家成功从甜菜中提取出糖晶体,甜菜开始走上制糖市场。法国人希望甜菜糖可以破坏英国的制糖业,欧洲消费者也把它看作是对殖民地进口糖依赖的一种替代。
拿破仑对甜菜制糖的发现大加赞赏,甚至预言英国制糖统治地位的终结,并下令将一大批学生送往新成立的制糖的学校学习。此外,他还迫使农民转而种植甜菜,并提供了大片土地、投资了实验设施和大量法郎,供法国制造商开发甜菜。
结果颇有成效,到1812年,法国工厂将九万吨甜菜转化为三百多万磅糖。甜菜的种植和甜菜糖的制造很快被其他欧洲国家所接受,为加紧替代甘蔗糖,法国封锁了欧洲港口。但由于甜菜的种植和生产主要在欧洲而不是殖民地,因此成本很高。
1815年拿破仑战争结束,欧洲港口重新开放,廉价的糖从殖民地进口,刚刚起步的甜菜工业开始走向崩溃。另外,甘蔗制糖因为甘蔗渣而有了更大的优势。甘蔗是可同时提供电力和液体燃料的为数不多的植物能源之一。
甘蔗渣是从甘蔗中提取含糖汁后残留的纤维材料,它含有35%的成熟甘蔗植物的化学能。在这一优势被发现后,制糖业就对这项技术进行了长期投资,该技术使制糖厂燃烧甘蔗渣来提供其生产过程中电力所需的蒸汽。
后来的发展证实,因为得益于甘蔗渣,南非的糖厂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能源自给。世界最大的甘蔗生产国巴西和印度拥有商业规模的甘蔗渣热电联产工厂。许多其他甘蔗生产国,例如澳大利亚,危地马拉,肯尼亚,乌干达,越南和毛里求斯,也利用蔗渣发电。
除此之外,甘蔗作为液体燃料,是生产乙醇的极佳原料。由此可见,甘蔗拥有很多不能被甜菜替代的优势,因此尽管甜菜市场在后来得以发展,但是并不能取代甘蔗。
19世纪40年代,是路易斯安那糖业的繁荣时期。制糖业在路易斯安那州扎根仅仅60年的时间里,据估计有1536个糖厂生产了约12.5万吨糖。一年后,尽管自然灾害在19世纪50年代后期重创了蔗糖产业,路易斯安那州的食糖出口还是占到了世界出口总量的四分之一。
但与美国的其他领域一样,内战摧毁了路易斯安那州的制糖业。到1864年,种植园的数量从1200个下降到231个,糖的最高产量从264000吨下降到6000吨。奴隶制的废除和环境的破坏都为英属西印度洋种植园地区的制糖业发展造成了阻碍。食糖生产是劳动密集型产业,而奴隶制的废除给英属西印度洋群岛的甘蔗种植园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被解放的奴隶把种植园Kaiyun中国大陆官方网站看作是奴隶的牢笼,不想继续在那里工作,于是干脆离开了。劳动力的缺口被一种新的契约劳工制填补,这个体制下,劳工在印度招募,运往殖民地。但期间运输成本和奴隶在远洋航行中的存活率又成为了另一个困扰英属西印度洋群岛种植园的问题。
另外,除了成本问题,英属西印度洋群岛的环境问题也同样威胁着当地的制糖业的发展。随着加勒比海地区殖民地甘蔗业的发展,制糖业对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日益严重。包括森林的破坏,水的污染,肥力的丧失和土壤的侵蚀。
正如历史学家雷纳尔多·富内斯·蒙佐特所说的这个区域的自然环境出现了“严重恶化”的现象,并会因此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加勒比海地区的热带雨林实际上已经遭到了严重破坏,取而代之的是甘蔗田,甚至连种植园主都感到了生态问题。在砍伐了所有的树木之后,他们不得不从英国进口煤炭来加工他们的甘蔗作物。
纳塔尔的制糖业发展并不是偶然,而是由纳塔尔的历史、当时的市场以及殖民政府的政策等各方面的因素所决定的。
从历史来看,蔗糖是当时最适合纳塔尔种植经济作物。最初,糖的商业开发并不受欢迎,即使是19世纪40年代纳塔尔海岸很多人也并不赞成。甚至有人警告英国移民不要种植这种作物,不是出于科学考虑,而是出于经济考虑,因为纳塔尔距离毛里求斯很近。
然而,在19世纪早期,英国政府与纳塔尔定居点的贸易主要是兽皮和象牙等产品,但很明显,这片土地并没有物尽其用,于是殖民政府决定继续进行耕种试验。试验表明,玉米是可以种植的,特别是在中部地区,但是在有铁路之前,玉米的出口依然无法得到发展。
在牛车时代,运送玉米超过30英里是不划算的。于是他们继续用咖啡和葛草根做实验,结果都不成功,很快就被放弃了。棉花也曾被尝试过,在美国内战期间确实有过一段繁荣时期,但最后也被放弃了。
最终证明,甘蔗是纳塔尔沿海地区最适合种植的主要作物。由此纳塔尔制糖业逐渐被重视起来。从市场来看,世界市场对糖的需求保持着稳定的增长,制糖业的规模也在继续扩大,生产日趋多样化。
尽管19世纪初期,由于德国人发现甜菜可以提取糖,一时甜菜开始在欧洲兴起,对旧制糖殖民地的生存构成了最大的威胁,但其一,在削减工厂成本方面,甘蔗业一直领先于甜菜业。
其二,许多甜菜行业的主要劣势是其有限的加工季节,这直接降低了甜菜工厂的整体成本竞争力,而且,对于大多数蔗糖出口国而言,甘蔗仍将是每公顷来看,为农民带来最高收入的农作物。
其中一些新地区几乎专门为世界市场生产,而另一些地区则根据更大的区域性需求而增长。这种区域主义本身反映了世界市场的扩张和增长。新甘蔗区的劳动利用模式也与旧甘蔗区有显著的相似之处。纳塔尔制糖业的出现和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要归功于这些影响。
最早的糖是在公元一世纪后从印度北部的甘蔗厂生产的,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发展衍生出制糖业,控制该行业的权力一直掌握在白人定居者及其后代或继任者们的手中。因此,该行业的建立受到了国际欧洲移民潮的强烈影响。
这些影响也使该行业得以持续发展,因为在其发展之初,其规模已经超过了国内市场的需求,对于纳塔尔来说,在本世纪末金伯利和威特沃特斯兰德矿山发展之前,开普港口的糖一直是纳塔尔种植者最大的单一出口来源。
此外,当地一家蔗糖供应商进入利润丰厚的开普敦贸易,也确保了新生的纳塔尔制糖业在面对毛里求斯的激烈竞争时能够继续发展。从政策来看,为了更好地控制制糖业的发展,殖民当局在制定有利于种植园主的关税政策方面的进行了干预,以保护种植园主免受外国竞争的影响。
因此,纳塔尔得以实施一项或多或少有利于制糖业利益的关税政策。其他有利于制糖业的国家政策也是在白人政治内部对土地和非洲居民剩余收入分配的利益冲突的情况下发展起来的。
在制糖业早期的这场斗争中,种植园主只是有限和不稳定的受益者。因此,在纳塔尔白人定居的早期历史中,食利者资本的主导地位促成了一项土地和劳动力政策,这对制糖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殖民地的政策导致投机土地的大量增加,对沿海工业产生了双重影响。
一方面,它对拥有土地所有权的种植园主的政治和经济权力进行了早期的限制,但同时通过建立一个拥有不动产的市场,使其作为一种可转让资产,以贷款和抵押为担保,它为资本主义农业生产创造了一个必要的前提条件。
另一方面,政府通过让出大片土地用于所谓的“卡菲尔农业”,并拒绝实施免费土地赠与政策,提高了糖的稀缺价值。这样就增加了发展制糖业所需的初始资金。这也就决定了种植园主将只能在白人中间产生,也为引进印度契约劳工提供了可能性。
从生产方式看,纳塔尔历史形成时期出现的糖经济是以种植生产为基础的。这本质上是一种分散的资本主义农业生产制度,在一个单位的所有制范围内结合了两种生产过程。其中一个就是农业。
基于甘蔗的种植和收获。另一个是工业的。涉及到甘蔗的破碎和在磨坊里对果汁的煮沸和处理。其中种植生产的形式对当地的劳动力情况有相当程度的要求。因此,劳动力成为了纳塔尔在该时期经济生产中最大的需求。返回Kaiyun中国大陆官方网站搜狐,查看更多